中美贸易战,为何华为不怕“制裁”?

2016年,美国对中兴进行制裁,撇开了华为。


2018年,美国对中兴发出禁令,再次“无视”华为。


同为中国先进的通讯设备生产商,为何美国一再与中兴作对而屡屡放过华为?答案是,华为不怕。离开了高通的芯片,华为依然能够生活,而中兴不能。


在华为成长的过程中,与爱立信、诺基亚、思科、阿尔卡特、苹果、三星打过多少专利官司,华为都没“怵”过,因为华为“有技术”,够硬气。近几年,华为不但经常打官司说别人侵犯了它的专利,而且还对苹果、三星等企业实行反向收费。


2016年5月,华为打了一场官司,在中国和美国同时控告三星侵犯了华为11项专利。而在一年前,华为与苹果达成协议,华为向苹果公司许可专利769件,苹果向华为许可专利98件,华为开始向苹果收取专利费。仅在2015年,华为向苹果收取的专利费就高达8亿美元。


在专利上由被告成原告,由专利付费者变为收费者,这在中国企业史上虽不说开了先例,但与世界知名企业进行专利大战,大规模地向世界名企收取专利费,中国独华为一家。


4月26日,在世界知识产权日这天,华为公布了2017年拥有的专利数量。截至2017年12月31日,华为累计专利授权74307件,其中申请中国专利64091件,外国专利申请累计48758件。


华为能取得如此成绩,与其数十年不断在研发上的持续投入密切相关。1992年开始,华为就坚持将每年销售额的至少10%投入研发。“什么事情都可以打折扣,研发的10%投不下去是要被砍头的。”华为一位主管研发的负责人曾这样告诉媒体。


过去10年,华为在研发上的投入达3940亿元。仅在2017年,华为研发投入就达到897亿元,占据销售收入的14.9%,在全球仅次于亚马逊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如今华为一年的研发投入相当于“台积电+鸿海+联发科+联电+纬创”或“阿里+腾讯+百度+小米”的总和,可见其力度之大。


任正非表示,未来10年,华为将进行基于销售收入15%左右的研发投入,预计每年将达到甚至超过1000亿元。



经过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华为已在手机芯片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生产的麒麟系列芯片在同等指标上与高通相比毫不逊色,甚至在某些指标上更加优异。而且麒麟系列芯片目前已逐步应用到空调、电视、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上,前景非常看好。


尽管华为继续通过基于谷歌Android系统进行手机开发,但为防止“卡脖子”,华为也在进行自有操作系统的研发工作,即使未来某天微软、谷歌对华为“断炊”,华为也能靠自有系统顶上。


2016年5月,华为提出的Polar Code方案国际电信联盟确定为5G控制信道的eMBB场景编码(即短码),为华为5G确定了领先于诺基亚、爱立信、思科等竞争对手的巨大优势。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华为在技术上的优势也经过了数十年的持续投入和厚积薄发。


华为自成立以来,在研发策略上一直采取跟随策略,即紧跟技术领先企业首先研发出的新技术、新产品,一旦发现有商业价值,就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升级开发。1993年,华为曾把创业6年所积累的资金全部投入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研发上,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种战术后来被证明行之有效,华为短期之内由2G的跟随者迅速转变为3G的竞争者,进而成为4G的领跑者。


当然,华为这种“跟随”研发战略也受到国外同行的嘲讽。思科一位高管曾说,“如果思科停止了新技术的研发,华为就会找不着方向。”这说明华为在最底层、最核心的技术上,如CPU、操作系统、核心芯片上始终缺乏创新。


2012年,中兴通讯遭美国商务部进行限制出口调查,为任正非拉响了“警报”。为防止“断粮”,华为成立了“2012实验室”,开始了在基础研究方面的尝试。2016年6月,华为在法国成立数学研究将所,截至目前华为在全球设立的研究所已达16个。


任正非在接受羊城晚报等媒体采访时谈到了华为在人工智能上的短板——基础算法和算力。为补齐“短板”,华为将加大在基础研究领域的研发投入,其投入比例将提升之公司总收入的20%~30%。再过十年,华为将更加“硬气”。